您的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>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栏>公开领域>食品药品监管>监督检查>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
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检查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来源:朝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

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检查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、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,具体检查要点:

一、检查目的

1、保障用药安全:防止患者使用过期、变质、假药劣药,降低用药风险,维护公众健康权益。

2、规范管理: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,确保药品在采购、储存、调配、使用等环节符合规定。

3、落实责任:明确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在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,增强责任意识

二、检查依据

1、法律法规: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》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》《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》等,为检查提供法律准则和处罚依据。

2、行业标准:包括药品储存条件标准、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,细化药品管理的具体要求。

三、检查内容

1、药品采购渠道检查:查看药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、经营企业购进;检查采购合同、票据、随货同行单等资料,确保票、账、货、款一致,防止非法渠道购进药品。

2、药品储存条件检查:检查仓库、药房的温湿度调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温湿度记录是否完整;检查冷藏药品是否在规定的冷链条件下储存和运输;查看药品是否按要求分类存放,如药品与非药品、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,易串味药品单独存放等。

3 药品效期管理检查:检查药品是否按效期远近依次存放、先产先出、近期先出;查看是否有近效期药品预警机制,对近效期药品是否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,避免过期药品使用。

4、特殊药品管理检查:对于麻醉药品、精神药品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,检查是否有专用账册,账物是否相符;是否实行双人双锁管理;查看领用、使用记录是否完整,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。

5、药品调配和使用检查:检查药房工作人员调配药品时是否严格执行“四查十对”制度;查看处方是否符合规范,是否存在超剂量、超适应证用药等问题;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对药品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价,是否有不良反应报告制度。

6、人员资质与培训检查:查看从事药品管理、调配、使用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;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定期组织药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考核,确保工作人员熟悉药品管理法规和操作规程。

7、药品质量检验与验收检查:检查是否有药品验收制度和记录,验收内容是否包括药品的外观、包装、标签、说明书、合格证明文件等;查看是否对购入的药品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,对有质量疑问的药品是否及时送检。

四、检查流程

1、制定检查计划: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,确定检查对象、时间、范围和重点内容。

2、现场检查:检查人员到达医疗机构后,出示执法证件,说明检查目的和依据;通过查阅资料、实地查看、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进行检查,详细记录检查情况。

3、问题反馈:检查结束后,向医疗机构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,并出具相关文书。

4、复查: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到期后,对医疗机构进行复查,检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,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。

5、处理与归档: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,依法进行处理;将检查资料整理归档,作为后续监管的参考依据。